國家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香港理工大學)
  • 2021-05-20 23:05

國家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香港理工大學)

借香港基建東風  研優質鋼材鋼構標準

    經國家科技部批准,國家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於2015年在香港理工大學成立,成為本港六個國家級科研中心之一。今年二月現場裝配完成的將軍澳跨灣連接路雙拱鋼橋,就是由該中心鋼結構專家把關,中心主任鍾國輝教授表明「(鋼材鋼構質量)香港認可的,世界各地都有信心接受。」助力國產優質鋼材鋼構走向國際,是香港可以發揮的優勢之一,中心也致力於此。

將科研融入建造工程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雙拱鋼橋,由中國路橋承建、江蘇南通振華重工製造,是香港以至全中國首次以裝配式建築在海上建造的拱橋。主橋長214米、凈重超過一萬公噸,高強S690鋼的總用量為4400噸。

鍾國輝帶領團隊為這座超巨型鋼橋的高強S690鋼結構提供焊接技術指導。「這項工程的特殊性在於應用了高強690鋼材,與一般鋼材焊接不同的是,高強鋼材在焊接後會在熱影響區出現微觀結構改變,有可能導致其機械性能折減,所以在焊接過程中要對熱輸入量進行嚴格的控制,這是高強度調質鋼材焊接技術要解決的難題。」鍾國輝邊用電腦演示操作邊介紹說。

兩年來,鍾國輝帶領團隊與承辦商和加工商緊密聯繫,並落實三個科研合作議題,包括高強鋼材焊接工藝及評定標準、開發高強鋼材焊接實時監測系統,確保高強鋼材鋼構焊接技術可以在大型基建工程廣泛應用。

該中心正制訂有效使用高性能建築材料,特別是國產高強度鋼材的指引。「2020年,全球鋼產量18億噸,其中十億產自中國。」鍾國輝指出,中國鋼材產量雖佔全世界近六成份額,但在質量、產品認證和國際市場開拓方面,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是香港的機遇所在。

助國產鋼材走向國際

香港是亞洲建造業龍頭。在鋼材規格和質量方面,香港長期使用英國標準,回歸後則參照歐盟指標。多年來,匯豐總行大樓、青馬大橋、國際金融中心等鋼結構建築,從設計、選材和興建,為各地矚目和仿效。

五年來,鍾國輝帶領國家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的團隊,發揮溝通中西的語言優勢,先後出版《歐盟標準等效鋼材設計應用》、《歐標EN1993-1-1鋼結構設計技術指引》和《中國建築鋼結構用鋼材生產規格技術指南》等三本專業指引,並逐漸成為業界指標。他說這些指南的英文版可以直接協助外國工程師了解以至接受中國國產優質鋼材鋼構。「2021年出第二版,將增加俄羅斯鋼材,也會加入S690高強鋼材等新材料,作為國際建築業的中國鋼材導引。」讓國產鋼材可與外國同行公平競爭。

「現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如火如荼,香港建造業能不能結合大灣區力量,從設計到施工,形成大灣區特色的建築模式,然後向東南亞以至「一帶一路」國家推廣呢?」鍾國輝就此已向特區政府部門建言,初步獲得積極回應。有關建議如能付諸實踐,相信對香港和國家都有莫大禆益。

 

附件

  • 國家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商報報導.png

    png / 1.4 Mb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