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大學(嶺大)校長兼韋基球數據科學講座教授秦泗釗教授,膺選為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技術與環境科學部),是嶺大首位獲此殊榮的學者。
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長 Klaus Mainzer 教授對此表示祝賀。這也是繼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後,秦泗釗教授榮獲的另一世界著名科學院院士。
歐洲科學與藝術院是全球科學院中,院士諾貝爾獎獲得者比例最高的科學院之一,院士包括 32 位諾貝爾獎得主,包括 2020 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的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因基因編輯獲獎)、2021 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之一的克勞斯.哈塞爾曼(Klaus Hasselmann)、2022 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之一的安東.蔡林格(Anton Zeilinger)以及 2023 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之一的費倫茨.克勞斯(Ferenc Krausz)等。
秦泗釗教授表示:「我深感榮幸當選為歐洲文理科學院的院士,身為一名工程及數據科學專家,我致力於推動科學知識的發展,通過充分發揮數據的力量,以及應用工程原則,來解決迫切的全球環境挑戰,我期待未來與學院其他成員緊密合作,共同創造對社會具積極影響力的創新解決方案。」
秦泗釗教授為國際知名工程和數據科學專家,於自動化、工程、技術和數據科學等領域的開創性研究工作備受國際推崇。秦教授 16 歲時便考入北京清華大學主修自動化系統,及後於清華大學取得本科和碩士學位,1989 年,他獲得全額獎學金前往美國馬里蘭大學(College Park)攻讀化學工程博士學位,1992 年完成了博士學位課程。秦教授憑藉其在數據驅動控制工程領域作出的突破性貢獻,獲多項國際殊榮,他是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會士、美國化學工程學會(AIChE)會士和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會士。2022 年,他榮獲 AIChE 計算與系統技術學部(CAST)計算與化學工程獎,並於同年獲頒 IEEE 控制系統學會技術轉化獎 ── 迄今為止,他是大中華區首位、也是唯一一位能同時獲得這兩個獎項的學者。此外,秦教授在發展其科研事業的過程中亦曾獲取多個獎項,其中包括: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CAREER 獎、2011 年 Viterbi 工程學院 Northrop Grumman 最佳教學獎、DuPont 青年教授獎、Halliburton/Brown & Root 優秀青年學者獎、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傑出青年研究家獎、國家教育部長江講座教授,以及憑藉刊於《控制工程實踐》的模型預測控制論文而獲得的 IFAC 最佳論文獎。
秦教授曾發表超過 470 篇國際期刊論文、書籍章節、會議論文,以及在全體會議、受邀會議發表的演講文稿。他擁有 12 項美國專利的發明。秦教授曾為業界或在技術會議上主持超過 120 場受邀研討會和 26 個短期課程或工作坊,他在 Web of Science、SCOPUS 和 Google 學術搜尋的 h 指數分別為 67、74 和 86,並在 Google 學術搜尋上被引用超過 38,600 次。
關於歐洲科學與藝術院
歐洲科學與藝術院為歐洲的非政府學術組織,旨在推動跨學科合作,並致力於推動歐洲國家內部以及歐洲與全球的學術提升與交流,尤其鼓勵科學、技術與人文藝術的跨學科融合,在科學和藝術領域享有崇高學術聲譽。學院於 1990 年成立,現已匯集了超過 2,000 名成員,包括知名科學家、頂尖藝術家及管治人員,當中有 32 位諾貝爾獎得主。成員所屬學科類別分為七個,包括人文科學、醫學、藝術、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法律和經濟學、技術與環境科學以及世界宗教。
如欲知道更多教科相關消息,請留意京港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HKA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