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 | 線粒體仿蜥蜴的「斷尾求生術」,細胞維持健康的機制
  • 2024-04-29 13:21

線粒體是一種雙層膜結構的細胞器,負責製造能量供細胞使用,被喻為細胞內的「能量工廠」。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段麗婷博士領導的一項研究發現,線粒體能作出類似蜥蜴逃生的斷尾行為,將受損的外膜部分截除以維持細胞健康,團隊發現此現象是由拉力引起的。研究結果已經發表在著名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PNAS)。

線粒體斷尾式分裂

線粒體是細胞內高度動態的結構,不斷進行「分裂」和「融合」。線粒體分裂類似於細胞分裂,是一個線粒體分裂成兩個子線粒體的過程,而兩個線粒體結合成一個線粒體的過程則被稱為線粒體融合。線粒體分裂和融合之間的微妙平衡,對細胞功能和健康至關重要。

長久以來,人們一直認為線粒體發生分裂的位置是隨機分布在線粒體上的。

段博士研究團隊通過觀察自然狀態下的線粒體,發現了一種形態獨特的新分裂模式,其過程涉及兩個連續的步驟︰首先,一條尾巴狀的細管從線粒體主體延伸出來,然後,細管脫離主體,形態上類似蜥蜴逃生時的斷尾方式。團隊將之命名為「斷尾式分裂」。

線粒體「斷尾式分裂」示意圖 | 顯微鏡螢光影像(比例尺:2 微米)

線粒體斷尾式分裂是如何發生的?

段博士團隊繼而利用光遺傳學工具進行研究,證實了線粒體「斷尾式分裂」是由拉力引起的。

光遺傳學是一種結合光學和遺傳學技術的科學方法,能夠利用光精準地調控細胞的生命活動。基於光遺傳學原理,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光控的線粒體機械刺激器。通過光照,研究人員可在無須實際觸碰線粒體、乃至细胞的情況下,對線粒體施加拉力,而不破壞細胞內的精細結構。他們觀察到,拉力可以調控線粒體的「斷尾式分裂」- 在活細胞內的線粒體能夠感知到拉力,並通過斷尾來作出回應。

斷尾式分裂的生理作用

經過「斷尾式分裂」後,線粒體分為主體部分和一個斷開的細管。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發現,線粒體內膜和基質被保留在主體中,而斷開的細管攜帶了線粒體不需要的外膜物質,能夠通過線粒體自噬而降解。線粒體自噬是細胞內清除受損線粒體的重要機制。這意味着,線粒體可以利用「斷尾式分裂」的策略,精準消除不需要的部分,從而維持自身的健康狀態。

段麗婷博士

段麗婷博士總結說:「我們的研究證明了物理刺激在調節線粒體結構中的作用,為線粒體如何維持其健康和功能提供了新的視角,有助於我們更深入了解細胞健康的複雜性和各種疾病的內在成因。」

 

來源:香港中文大學

 

如欲知道更多教科相關消息,請留意京港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HKAEC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