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城大研發 | 全球首個「肝立方」肝癌精準藥物開發平台,獲日內瓦發明展金獎
  • 2024-06-12 14:25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科研團隊成功研發「仿生肝立方:肝癌和肝病的全面精準診療平台」。該平台透過三維生物打印,仿製病患的肝臟,以快速評估各種傳統藥物和新興療法的功效和副作用,幫助醫生作出精準診療決策。近日,該創新技術在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得「發明金獎」及獲得「中國發明協會」特別大獎。

此研究由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講座教授萬鈞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呂堅教授共同領導。團隊主要成員包括: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臨床教授陳智仁教授、助理教授(研究)劉江博士、博士後研究員楊偉豪博士。

背景

肝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見癌症以及第三大癌症死因。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每年香港肝癌新症數目約有 1,800 宗,死亡人數約 1,500 多人,八成確診時為晚期。晚期病例中未能以手術治療者,則往往因化療藥物、靶向藥物及免疫藥物的低應答率、毒副作用等原因,取得效果有限且生存質量較低。現時,不同患者的腫瘤與免疫微環境的具有異質性,故同一種藥物在不同患者身上的臨床療效各異,病人往往缺少精準的藥物篩選方法,錯過最有效殺死腫瘤細胞的黃金時機。

研究成果

為了更快、更準確篩選最佳治療方案、推動肝癌精準診療,研究團隊首創三個核心技術。

第一,細胞、基質蛋白分離技術。從肝癌患者的組織中提取肝細胞、腫瘤細胞、免疫細胞及基質蛋白,為每位病人度身訂製高度仿生化的體外肝癌模型「肝立方」,以精確模擬每個患者的腫瘤特徵,如各類細胞的數目、組織硬度、免疫微環境等,成為個人化高標準的藥物篩選平台。

第二,運用三維生物打印技術,製成具有正常組織、腫瘤組織、血管結構的體外模型,比傳統的三維細胞培養和類器官等模型更仿生化、更能於體外還原病人腫瘤內的實際情況。

第三,為獨創的高度仿生腫瘤微環境體外模型,設置創新的微血管系統,以在實驗室環境中持續進行藥物測試,評估各項療法的效果。

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講座教授萬鈞教授指出,「肝立方」有助提供獨特而精準的治療方案,有利病人爭取寶貴的治療時機,減少癌病復發,延長生存期,並大幅減少藥物的副作用,提高生活質量。萬鈞教授期望相關技術可拓展至其他肝病及癌症。她表示這一發明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同時可替代動物模型而廣泛應用於新藥研發,縮短研發周期,降低成本,加速發現新的免疫治療靶點,大大提升新藥的成功率。

(左起)楊偉豪博士、萬鈞教授及劉江博士

現時,「肝立方」正在進行臨床前研究、臨床效能研究及安全性評估。團隊冀加快推出產品至香港及外地市場,推動醫療健康、生物製藥和基礎研究領域的產業升級。

 

來源:香港大學

 

如欲知道更多教科相關消息,請留意京港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HKAEC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