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16 間高校達成共識,將嶺南大學「心理健康大使計劃」課程納入朋輩輔導
  • 2025-06-18 15:17

嶺南大學心理學系「和富李宗德諮詢及輔導心理學研究中心」與 16 間大灣區高等教育院校組成的「粵港澳高校心理諮詢(輔導)聯盟」,於 6 16 日宣布達成共識,聯盟各大學將嶺大的「心理健康大使計劃」培訓課程内容納入各校的朋輩輔導計劃,助力青少年提升個人幸福感,促進校園與社區整體心理健康發展。

該 16 間高校包括(排名不分先後):中山大學、澳門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北師香港浸會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暨南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東莞)、華南農業大學、廣州商學院、廣東白雲學院、汕頭大學、廣東開放大學(廣東理工職業學院)、廣東工業大學、澳門城市大學。

嶺大研究團隊自 2020 年初開展「心理健康大使計劃」,旨在透過免費、低強度、系統性的正向心理教育講座,鼓勵學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素養,並轉化為助人行動。計劃涵蓋六大主題,包括:基本輔導技巧、抗逆力、感恩、壓力應對策略、成長心態、生理學。

該計劃已於香港的中學與大學、以及大灣區、海外的多間高校推行,累計 800 多名學生參與。嶺大的研究顯示參與者的抗逆力、成長心態、正向情緒與心理健康有顯著提升,逾九成參加者運用所學助人,展現良性的漣漪效應,部分學生更進一步參與「輔導督導體驗計劃」深化諮詢技巧,為未來職涯鋪路。

在「聯盟」近日的會議上,嶺大分享計劃成效。嶺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及唐天燊機器學習講座教授姚新教授表示:大灣區的社會經濟環境急速變遷,青年同時在學業、就業與生活規劃面對多重挑戰;嶺大一直重視學生的全人發展,積極牽頭推動大灣區青年的心理健康建設,未來期望進一步與政策制定者攜手合作,在大學社群打造系統性的心理支援服務,支援青少年追尋個人與社會的共同理想,讓同學能夠在健康的心態下追尋夢想。

中山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諮詢中心主任、粵港澳高校心理諮詢(輔導)聯盟主任李樺教授表示,各高校需加強合作,借鑒「三人行必有我師」思想,構建「學校-醫療-社區」合作模式,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提供專業支援,鼓勵同學們在互助中分享知識,長遠推動心理健康教育於大中小學的落地實踐。

嶺大心理學系系主任、聯盟副主任蕭愛鈴教授,進一步分析「新生代」心理健康狀況,表示大學生正處於青年與成人的「成長過渡期」,他們具備較高層次的思維模式,卻也容易對價值觀及生命意義感到迷惘,朋輩可作為早期識別情緒問題的「把關者」。她表示,嶺大期望與大灣區高校加強合作,建立一個共享專業知識的平台,同時建立應對機制,同時期望將「心理健康大使計劃」擴展至更多內地及海外高校。

 

來源:南大學

 


如欲知道更多教科相關消息,請留意京港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HKAEC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