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華夏基金會、京港學術交流中心、文化力量組成的「非遺六月」,繼去年主辦首屆非遺活動後,今年作為香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所舉辦的首屆「香港非遺月」的策略夥伴,合作籌辦了非遺高峰會、公眾「非會議」、舌尖上的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食肆推廣計劃、花鈕藝術工作坊等多項活動,全方位展現香港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6 月 14 日,「非遺六月」於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非遺高峰會開幕禮。主禮嘉賓包括: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陳詠雯女士、「非遺六月」主席劉智鵬教授、立法會議員姚柏良先生、鄭泳舜先生、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主席麥勁生教授、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助理署長(文化博物館)伍志和先生、香港文化博物館總館長林國輝先生、文化力量主席及「非遺六月」活動籌委會副主席高寶齡女士、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總裁及「非遺六月」活動籌委會副主席徐海山先生。
左起:高寶齡女士、伍志和先生、鄭泳舜先生、劉智鵬教授、陳詠雯女士、姚柏良先生、麥勁生教授、林國輝先生、徐海山先生
左起:「非遺六月」活動籌備委員會委員陳德明先生、高寶齡女士、原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主席鄭培凱教授、伍志和先生、鄭泳舜先生、劉智鵬教授、陳詠雯女士、姚柏良先生、麥勁生教授、林國輝先生、徐海山先生、「非遺六月」活動籌備委員會委員伍婉婷女士、黃冠麟先生
劉智鵬教授在非遺高峰會開幕禮上致歡迎辭
陳詠雯女士致辭
本屆非遺高峰會,匯聚逾 20 位來自粵港澳三地的非遺保育專家、學者及技藝傳承人,圍繞「非遺在『保護中發展、發展中保護』」這一主題展開交流。主題講者包括: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館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張宇航先生、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博士、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主席麥勁生教授。
他們分別回顧了各自地區的非遺保護傳承經驗,並分享了具前瞻性的創新舉措與實踐路徑。高峰會由著名歷史文化學者、原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主席鄭培凱教授作總結發言。
鄭培凱教授為非遺高峰會進行總結
大會隨即舉行兩場學術分組討論:
一組討論了非遺與有形文化遺產的關係、非遺在澳門的傳承與發展、非遺傳承保育中的「遺傳失憶」現象,以及香港民歌、黃大仙信俗、非遺項目融入現代生活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發展、非遺與旅遊業等專門範疇。
討論小組包括:博物館諮詢委員會藝術專責委員會主席許焯權教授、香港樹仁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兼田家炳孝道文化教研中心主任區志堅博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泥人張彩塑第五代傳人張澤珣教授、香港本土語言保育協會會長張國雄博士、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特約研究員、深圳市中英街歷史博物館前館長孫霄先生、廣州軟件學校創意設計學院院長裴繼剛先生,香港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蕭國健博士,本場討論由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助理教授羅樂然博士作總結。
一組討論了道教科儀音樂、長洲太平清醮、工夫茶、香港中式長衫等不同非遺項目的實踐路徑,以展現活態傳承的生命力。討論小組包括:澳門道教協會會長吳炳鋕大鋕道長、蓬瀛仙館理事(非遺保育部副主任)葉德平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席副教授馬木池副博士、香港工夫茶藝文化協會主席蔡漢武先生、廣式硬木家具製作技藝廣州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梁俊威先生、廣繡廣東省代表性傳承人譚展鵬先生、以及香港理工大學時裝及紡織學院助理教授吳國禧博士。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暨副系主任彭淑敏博士,為此環節作結。
澳門道教協會會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澳門道教科儀音樂)代表性傳承人吳炳鋕道長(道號大鋕)進行演說
除了專業研討,大會同場舉行公眾「非會議」:針對八個香港非遺文化傳承現況,以快速討論形式吸引中學生及大專生熱烈參與,讓不同知識背景的參加者都能輕鬆了解非遺。
公眾非會議
同日晚上,「非遺六月」所舉辦的「舌尖上的非遺:傳承與創新 — 非物質文化遺產盛宴」,乃以非遺飲食項目為靈感,聯乘帝港酒店集團,共同打造非遺菜單,讓市民和旅客透過美食認識非遺飲食的歷史、工藝與文化內涵。另一方面,「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食肆推廣計劃」則鼓勵香港餐飲業界支持非遺中的飲食相關項目,推出特色餐飲;大會又頒發感謝狀,表揚他們堅守傳統飲食技藝,不遺餘力地推廣香港非遺飲食文化。
「舌尖上的非遺:傳承與創新 — 非物質文化遺產盛宴」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先生致辭
主禮嘉賓(左起)高寶齡女士、劉智鵬教授、知名中國飲食文化作家方曉嵐女士、劉震先生、徐海山先生
主禮嘉賓敲開蛋白餅,進行啟動儀式
停泊在場地外的非遺專車「移動非遺」
南音及斲琴表演
非遺高峰會開幕主禮嘉賓、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陳詠雯女士表示,特區政府自今年起將每年 6 月定為「香港非遺月」,藉此深化「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實踐。署方聯同「非遺六月」合辦「非遺高峰會」,期望從學術層面深化非遺的傳承和保護,讓「非遺月」的活動既有民眾的普及性,亦有學術的專業性,豐富多樣。她說:「這次高峰會的主題,除了保護和傳承非遺核心的技藝和精神,還要讓非遺『活』起來,注入創新思維,使非遺項目與時並進,世代相承。」
「非遺六月」主席、歷史學者劉智鵬教授表示:「我們很高興成為『香港非遺月』的策略夥伴,推出多項活動,為香港非遺文化的保護、傳承與推廣貢獻一份力量。非遺高峰會尤其難得,它讓粵港澳三地的非遺保育專家和關心非遺發展的公眾人士聚首一堂,互相借鑒經驗、分享心得,共同為區內非遺的保護與發展努力。」
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總裁、「非遺六月」活動籌委會副主席徐海山先生在主題演講後感謝各位嘉賓、講者及與會人士。他表示:「『非遺六月』將成為每年一度的文化盛宴,希望集公眾之目光,加強對傳統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珍視,匯聚各界力量,將非遺保護轉化為可持續的社會行動。」
如欲知道更多教科相關消息,請留意京港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HKA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