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學(科大)開發了一種全新的「超級」光還原劑,為光催化有機合成領域帶來重要進展。研究成果已刊於《自然 - 通訊》。
論文:
研究背景
量子點材料(Quantum dots)在捕獲光能並轉換為化學能的光催化領域具有巨大潛力,但科學界對量子點材料的光物理學了解有限,因此它們在光催化有機合成的應用上遠遠落後於小分子光敏劑。科學界過去已發現,透過量子限域效應產生的熱電子可以顯著提升光還原效率。然而,如何在溫和條件下高效產生熱電子,一直以來都是一大難題。
研究成果
科大理學院化學系助理教授呂海鵬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採用可見光吸收半導體納米晶體,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光催化系統。團隊利用錳掺雜的 CdS/ZnS 量子點,透過自旋交換俄歇過程,成功高效地產生熱電子。
透過新系統產出的熱電子,在多種有機反應中表現出色,包括 Birch 還原反應以及 C-Cl、C-Br、C-O、C-C、N-S 鍵的還原斷裂。該系統甚至能催化還原電位低至 −3.4 V(相對於飽和甘汞電極)的底物。
團隊採用了雙光子激發策略,僅需以往分子或量子點體系的 1% 可見光輻照功率,就能產生一種「超級」光還原劑。
過往研究與本研究中的雙光子光催化策略之對比
此外,團隊還能透過調節光的強度,來控制何時開始和停止生產熱電子,從而實現可編程的交叉偶聯級聯反應。
論文通訊作者呂海鵬博士(左)和論文第一作者操沁璇(右)
來源:香港科技大學
如欲知道更多教科相關消息,請留意京港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HKAEC